解析古代書畫“臆造”作偽的動機,除了上述提到的“書畫鑒定難”緣由外,似乎還可以與兩個因素有關。一是我國歷史上戰(zhàn)亂頻仍,社會動蕩期相對較長,朝代更替也較頻繁。這樣的文化生態(tài),對傳統(tǒng)藝術品的收藏與保護無疑十分不利。時至今日,凡是晉、隋、唐、宋、元、明、清時期書畫名家所創(chuàng)作的真跡作品,其存世量已是“所剩無幾”,有個別古代書畫名家甚至于一件作品都未留存??梢钥隙ǖ卣f,古今民間的收藏者真正能接觸到古代名家書畫真品的機會向來都不算多。因此不論對誰,幾乎皆難做到“見多識廣”。二是真正有雄厚財力能大量購買名家書畫的,恐怕從來都不是對書畫有精深研究的學者型收藏家,而絕大多數(shù)則是官家與商人。這就難怪現(xiàn)在有人戲言“懂書畫的不藏書畫,不懂書畫的大買書畫”了。此番話雖有偏激之嫌,卻也一針見血。
在舉例解說古代書畫的“臆造”偽作前,我要先交代一下明代大畫家董其昌提出的有關傳統(tǒng)山水畫源與流問題的論點--畫有南北宗。其大意是,凡以大小斧劈皺為主的適合表現(xiàn)北方堅硬類型地貌特征的山水畫技法畫出的作品屬“北宗”;凡以米點、披麻皺等適合表現(xiàn)南方松軟類型地貌特征的山水畫技法畫出的作品系“南宗”。在歷代書畫著錄里,皆稱元代畫家高克恭是一位屬“南宗”派的代表性畫家,其山水畫直接秉承了宋代米芾父子與巨然、董源的松潤而灑脫的筆墨風格。但在兩年多前,北方某拍賣行入拍了圖1此件署為“元代高克恭”的山水畫成品。這是一件比四尺整紙還要大一些的“巨制”,畫上有署名清朝皇帝乾隆、明代書畫名家沈周等人的題跋,還鈐蓋有一方“皇帝御覽之寶”之類的大印章。其實,一觀此畫,只要是稍懂些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常識者便知它是仿照南宋馬遠、夏珪這些畫家特有的方筆、硬質的“北宗”筆路入畫的,那豈能是“南宗”派畫家高克恭的作品?這分明是該成品的操作者誤解了傳統(tǒng)山水畫南、北兩宗的定義,憑借自己“顛倒黑白”的作偽念頭來炮制出圖1成品,以至于讓我們連對該圖的筆墨造型再進行深入一些的評價都顯得多余了。圖2是高克恭作品的“真容”,它能印證圖1的極端“臆造”性質?!?/span>
一般來說,古代書畫的“臆造”者們,鉆的是收藏愛好人見識的真空。所以,辨識該類偽作至關重要的事就是勤學習多實踐。如果大家能熟讀古代書畫理論,對各朝代各名家的代表性技法與作品都有深刻認識,那么就不可能被蒙騙。